2016年全市妇幼健康服务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16-10-02

2016年全市妇幼健康服务工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卫生计生中心工作,全力保障全面二孩政策顺利实施,加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谋划好、布局好“十三五”时期妇幼健康工作。 一、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全面两孩政策实施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的指导意见》(国卫妇幼发﹝2013﹞44号)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卫妇幼发﹝2015﹞54号),以开展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为抓手,强力推进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上水平,推进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资源深度整合。统筹开展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工作,加强产科、儿科和孕产妇、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建设,力争在“十三五”前期配置好妇幼健康服务优质资源,保障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推进妇幼健康中医药特色服务工作,积极开展省妇幼健康中医药特色服务示范单位创建工作。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准入,加强机构和人员执业监管,开展县、乡助产机构产科、儿科建设和服务能力检查评估。加强助产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对县乡级助产机构人员的助产技术进行全员培训,2016年重点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全员培训考核。加强妇幼保健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妇幼保健组织网络,对全市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服务人员加大培训,明确职责,强化考核,把网底织密,把基础筑牢。 二、落实两纲任务,统筹做好妇幼健康服务工作 协同市妇儿工委开展“两纲”中期评估工作,推动两纲目标任务落实。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创新妇幼健康服务模式,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分级管理的孕产妇安全管理新机制,充分发挥妇幼保健在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功能作用。 (一)加强孕产期保健。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为孕产妇提供孕前保健、产前检查、助产技术、产后访视、产后42天健康检查和相关的健康教育。 (二)加强妇女保健。针对妇女生理特点,普及生殖健康和妇女常见病防治知识,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规范青春期、育龄期、孕产期、更年期、老年期生殖保健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妇女特殊生理时期的健康问题。3月份制定下发《关于全市女职工保健工作的意见》,健全完善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制度,进一步提高妇女常见病普查率。 (三)加强儿童保健。推进0-6岁儿童健康管理,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单位创建。建设完善全市新生儿急救网络。进一步加强爱婴医院管理,强化日常监管。广泛开展新生儿保健、生长发育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等服务。做好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评审和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 (四)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配合委组织人事处,进一步明确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内部机构设置和职责。落实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提高避孕措施有效率和续用率。开展再生育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为计划生育人群规范提供取环、复通等服务。完善避孕药具管理与发放服务,加强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能力。推进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提供安全避孕服务。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关爱工作,减少非意愿妊娠。 三、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 加强宣传倡导和健康教育,提高群众优生优育观念。健全完善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机制。 (一)做好再生育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强化婚检、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进一步推进婚姻登记—免费婚检一站式服务模式,提高婚检率;努力实现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检查全覆盖,探讨婚检与孕检整合模式,把风险控制在孕前,关口前移。 (二)加强孕期保健、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进一步规范产前诊断准入和技术操作,提高诊断水平,完善网络建设;加强孕期高危因素筛查,对高危孕产妇进行专案管理,健全孕产妇危重症分级管理机制,完善全市产科、新生儿科急救网络,最大限度的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出生缺陷率。 (三)推进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稳步推进新生儿四病免费筛查,利用质谱串联技术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加强工作指导和人员培训,促进新筛质量全面提高。继续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0-6岁儿童残疾筛查,不断扩大筛查的病种和范围。加强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推进0-6岁儿童个案管理。 四、做好妇幼公卫项目工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推动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基本妇幼保健服务质量。继续做好2016年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项目评估,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一是推进住院分娩补助项目。2016年继续利用中央财政资金为农村孕产妇进行住院分娩补助。二是推进“两癌”检查项目。完成4.05万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和6000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三是推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为全市艾滋病、梅毒、乙肝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婴儿免费进行干预治疗。四是推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城乡全覆盖。五是推进增补叶酸项目。继续为农村准备怀孕的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 五、加强妇幼健康信息管理 积极推进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推行“互联网+妇幼健康”服务模式,全面开展孕产妇、儿童预约诊疗等便民服务。根据国家、省卫计委的统一安排,开展母子健康手册试点工作,以统一的母子健康手册信息平台为载体,探索整合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住院分娩、儿童保健和儿童计划免疫等服务内容,完善妇幼健康全程服务,逐步完善妇幼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全市妇幼健康信息平台。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信息系统与孕产妇住院分娩个案直报信息系统的整合,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一线医护人员负担,方便群众。继续做好妇幼卫生年报和监测工作,开展人员培训,强化质控工作,提高数据质量,做好数据分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