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需氧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及微生态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
2018-07-04
需氧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及微生态特征分析
杨芙蓉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妇幼保健站 甘肃 甘南 747600)
【摘要】目的:探讨需氧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及微生态特征。方法:此次将2015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139例纳为研究对象:对139例患者需氧菌性阴道炎特点进行判定。结果:单纯感染需氧菌性阴
道炎者36例(26.0%)、细菌性阴道炎+需氧菌性阴道炎者39例(28.1%)、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需氧菌性阴道炎者
24例(17.3%)、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需氧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者60例(43.2%)。结论:需氧菌性阴道炎易
与其他阴道感染性疾病合并,需氧菌不断增多为其微生态特征,治疗时不可单一给药,应严格判断患者有无合并其他微生物感染,确保患者病情得以全面控制。
【关键词】需氧菌性阴道炎;微生态;特征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17)07-0205-02
需氧菌性阴道炎属阴道感染性疾病之一,临床上多见患者阴道充血、脓性白带等不良情况。通常链球菌、大肠
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均可引发需氧菌性阴道炎,多见混合型细菌感染,患者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时,持续感染下便会造成宫颈出血或溃疡等异常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临床上单一给药治疗效果欠佳,要依据患者具体感染情况给药治疗,此次对139 例患者需氧菌性阴道炎特点进行判定,探讨了需氧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及微生态特征,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139 例纳为研究对象:年龄最小者为21 岁、最大者为48 岁, 平均年龄为(35.71±10.19)岁。纳入标准:纳入符合临床诊断相关标准的患者;纳入就诊前1 周未服用过相关治疗药物的患者;纳入月经干净> 3 天的患者;纳入对此次研究相关内容均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心、肝、肾等重大器官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精神障碍、语言障碍而不能配合此次研究相关内容的患者;排除一般资料不全的患者。
1.2 方法
取棉签置于400uL 稀释液体中,挤压棉签使液体溢出,并将其滴在阴道分泌物反应设备孔中,再给唾液酸酐酶加
入显色液,置于37℃保温箱中详细观察10 分钟;再给凝固酶加入显色液,详细观察5 分钟后分析结果[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以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 检验;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39 例患者中单纯感染需氧菌性阴道炎者36 例(26.0%)、细菌性阴道炎+需氧菌性阴道炎者39例(28.1%)、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 需氧菌性阴道炎者24 例(17.3%)、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 需氧菌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者60 例(43.2%)。
3 讨论
女性阴道微生物生态系统主要是微生物生态菌群及解剖结构、内分泌调节功能等,处于健康状态下的女性阴道
内部环境是动态平衡,但通常个人卫生、习惯及文化环境等均会对女性阴道内微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2]。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多见分泌物增多或外阴瘙痒等异常情况,境内检查时有白细胞存在,病情持续发展下会出现宫颈出血及溃疡等异常情况,临床上常见需氧菌性阴道炎与其他阴道疾病混合感染,比如细菌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等[3]。
通常需氧菌阴道炎会对患者阴道微生物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造成其乳酸杆菌被抑制,自身生态环境不能维持,临床上治疗此症时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充分改善患者远、近期预后[4]。需氧菌性阴道炎早期诊断时,主要是对患者分泌物性状严格分析判断,但患者病情若是混合型,则分泌物性状不会出现较显著的变化,其中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感染源多为需氧菌、链球菌或葡萄菌与粪肠球菌等,检测时会出现乳酸杆菌水平降低的情况,同时过氧化氢水平亦会随之降低,可经此将需氧菌性阴道炎与其他阴道感染疾病做区别,亦可依此所获相关数据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5]。此次研究结果显示:139 例患者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 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最少,仅有24 例、占比仅为(17.3%);其次是单纯感染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36 例、占比为(26.0%);再次便是细菌性阴道炎+ 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其为占比(28.1%)的39 例患者;最多的是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 需氧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共计60 例、占比(43.2%);可见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约(88.5%)的患者都是混合型感染。
综上所述,需氧菌性阴道炎易与其他阴道感染性疾病合并,需氧菌不断增多为其微生态特征,治疗时需详细判断患者有无合并其他微生物感染。
【参考文献】
[1] 尹璐瑶,祝洪澜,彭二玄,等. 需氧菌性阴道炎临床微生态研究及治疗效果的探讨[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4,05(11):417-421.
[2] 钟锦萍. 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微生态特征观察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2(3):48-49.
[3] 王楠. 分析需氧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及微生态特点[ J ] . 中国医药指南,2017,04(25):111-112.
[4] 田泉,薛艳,李娜,等. 需氧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及微生态特征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7):508-511.
[5] Otsuki K,Tokunaka M,Oba T,et al.Administration of oral and vaginal prebiotic lactoferrin for a woman with a refractory vaginitis recurring preterm delivery:Appearance of lactobacillus in vaginal florafollowed by term delivery.Th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Research,2014,40(2):583-585.
生殖道微生态
暂无数据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华能路38号
电话:0531-88688558
传真:0531-67806878
服务热线:400-086-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