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致病菌株调查及药敏分析
发布时间:
2017-01-15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致病菌株调查及药敏分析
陈 芳1 李淑霞2 陈轶群1 侯志敏3 薛凤霞1 刘 萍4
摘要:目的 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致病菌株分布和药敏情况。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及天津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390例有症状且真菌培养阳性的VVC患者进行菌株调查及药敏分析。结果 VVC致病菌株白假丝酵母菌占94.4% (368 /390),非白假丝酵母菌占5.6%,白假丝酵母菌菌株与非白假丝酵母菌菌株药敏无明显差异,氟康唑药物敏感率100% ,VVC初发组与再发组菌株分布及药敏无差别。结论 VVC致病菌株仍以白假丝酵母菌占优势。非白假丝酵母菌菌株对氟康唑耐药率无增加。
关键词: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药敏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志码:A
国内外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致病菌株的研究颇多,大多数研宄认为常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约占VVC感染的80%-90%其余10% -20%为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等[1]。近年来有报道认为非白假丝酵母菌比例有上升趋势,而且非白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不敏感。随着抗真菌类药物非处方药的广泛应用,真菌的耐药性越来越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对VVC患者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确定致病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有目的选择抗真菌药,提高治疗效果,颇为重要。本研宄对天津地区VVC致病菌株及药敏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研宄对象 选取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中心妇产医院、天津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以阴道炎症状就诊者中,阴道分泌物真菌培养阳性的390例患者作为研宄对象,进行VVC致病菌株的调查。按菌株为白假丝酵母菌或非白假丝酵母菌分为两组进行药敏分析;按患者既往有无VVC发作史分为初次发作、再次发作两组,进行药敏分析。
1.2实验方法 取分泌物接种至沙氏培养基,置35°C温箱孵育,所有真菌培养阳性者,用YBC真菌鉴定卡进行菌株鉴定。
1.3体外药敏 分析采用微量液体培养基稀释法,应用多孔微量平板真菌药敏测试盒(天津市高达新技术研宄所生产)测定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真菌 药敏测试,报告菌株对氟康唑(FLU).两性霉素B(AMB).伊曲康唑(IIR)酮康唑(KET)制霉菌素(NYS).特比奈芬(TER) 5-氟胞嘧啶(5-FC) 7种抗真菌药物的药敏状况。执行标准参见美国NCCLS1998质控标准菌株为:白假丝酵母菌-ATCC90028近平滑假丝酵母菌-ATCC90030光滑拟球酵母菌-AICC22019
1. 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行X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计算法,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 VVC致病菌株分布 390例VVC患者中,分离出白假丝酵母菌368株,占94.4%,非白假丝酵母菌共22株,占 5.6%,其中热带假丝酵母菌11株,占2.8%,近平滑假丝酵 母菌6株,占1.5%,光滑拟球酵母菌4株,占1.0%,克柔假丝酵母菌1株,占0.3%。
2 2药敏分析 390株菌株对氟康唑.酮康唑敏感率为100%,具体分析比较见表1-4
表1 390株菌株对不同药物的药敏情况统计丨株(%)丨
|
敏感 |
中介n |
耐药 |
合计 |
氟康唑(FU) |
390 (100. 0) |
0 |
0 |
390 |
二性霉素BAMB) |
380 ( 97.4) |
0 |
10(2 6) |
390 |
伊曲康唑(IT) |
156(40. 0) |
183(46. 9) |
51(13 1) |
390 |
酮康唑(KET |
390 (100. 0) |
0 |
0 |
390 |
特比萘芬(™) |
15(3 8) |
15(3. 8) |
360(92 4) |
390 |
制霉菌素(NYS) |
46(11. 8) |
85(21 . 8) |
259(66 4) |
390 |
5氟胞嘧啶(5-FC) |
324(83. 1) |
32(8. 2) |
34(8 7) |
390 |
注;1)NCCLS 1998年对中介赋予3个内容:第一,对某药中介的菌株,其MIC值接近于该药的血液浓度或组织液浓度,与敏感的菌株相比,用该药治疗效果不好。第二,对于那些可以在某些部位浓集的药物或者可以较大提高使用剂量的药物,中介意味着敏感。 第三,中介作为一个缓冲域用来防止由微小的试验误差可能造成较大的错误结果
2 2 1白假丝酵母菌与非白假丝酵母菌药敏分析 将菌株分为白假丝酵母菌与非白假丝酵母菌两组,进行药敏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白假丝酵母菌与非白假丝酵母菌对不同药物敏感性统计[株(%)丨
|
|
FLU |
|
|
AMB |
|
|
IIR |
|
|
KET |
|
|
敏感 |
中介 |
耐药 |
敏感 |
中介 |
耐药 |
敏感 |
中介 |
耐药 |
敏感 |
中介 |
耐药 |
白假丝酵母菌 |
368(100) |
0 |
0 |
358(97.3) |
0 |
10(2.7) |
148(40.4) |
170(40.4) |
50(13.4) |
368(100) |
0 |
0 |
非白假丝酵母菌 |
22(100) |
0 |
0 |
22(100) |
0 |
0 |
8(36.8) |
13(57.1) |
1(6.1) |
22(100) |
0 |
0 |
|
|
TER |
|
|
NYS |
|
|
5-FC |
|
|
敏感 |
中介 |
耐药 |
敏感 |
中介 |
耐药 |
敏感 |
中介 |
耐药 |
白假丝酵母菌 |
13(3.5) |
15(4.1) |
340(92.4) |
120(32.7) |
0 |
248(67.3) |
306(83.2) |
31(8.4) |
31(8.4) |
非白假丝酵母菌 |
3(13.6) |
0 |
19(86.4) |
10(45.4) |
0 |
12(54.6) |
19(86.4) |
0 |
3(13.6) |
2 2 2 VVC初发组与再发组致病菌株及药敏分析两组 菌株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两组对氟康唑、 酮康唑敏感性均为100%其余5种药物药敏结果见表4
表3 初发与再发组致病菌株比较[ 株(%)]
统计量 |
白假丝 |
非白假丝 酵母菌 |
合计 |
初发组 |
248(94 3) |
15(5. 7) |
263 |
再发组 |
120(94.5) |
7( 5 5) |
127 |
合计 |
368 |
22 |
390 |
表4 初发与再发组药敏结果比较[ 株(%)]
|
|
FLU |
|
|
AMB |
|
|
IIR |
|
|
敏感 |
中介 |
耐药 |
敏感 |
中介 |
耐药 |
敏感 |
中介 |
耐药 |
初发组 |
263(100) |
0 |
0 |
255(97.0) |
0 |
8(3.0) |
101(38.4) |
132(50.1) |
30(11.5) |
再发组 |
127(100) |
0 |
0 |
125(98.4) |
0 |
2(1.6) |
55(43.3) |
51(40.2) |
21(16.5) |
|
|
KET |
|
|
TER |
|
|
NYS |
|
|
5-FC |
|
|
敏感 |
中介 |
耐药 |
敏感 |
中介 |
耐药 |
敏感 |
中介 |
耐药 |
敏感 |
中介 |
耐药 |
初发组 |
263(100) |
0 |
0 |
13(4.9) |
8(3.1) |
242(92.0) |
33(12.5) |
56(21.3) |
174(66.2) |
218(82.9) |
23(8.7) |
22(8.4) |
再发组 |
127(100) |
0 |
0 |
2(1.6) |
7(5.5) |
118(92.0) |
13(10.3) |
29(22.8) |
85(66.9) |
107(84.3) |
8(6.3) |
12(9.4) |
3讨论
3.1 VVC致病菌株 国外文献报道,症状性VVC中分离的菌株80%-90%为白假丝酵母菌,10% -20%为非白假丝酵母菌,非白假丝酵母菌中以光滑拟球酵母菌为最常见[1]。近年来国内外均有报道,非白假丝酵母菌所致VVC比例增加[2]。美国Bauter等调查随机抽查612例妇科门诊病人,其中检出假丝酵母菌123株,白假丝酵母菌占68.3%,光滑球拟酵母菌16.3%,近平滑假丝酵母菌8.9%,红酵母属占3.6%,克柔假丝酵母菌1.2% C lus- itaniael1.2%,C hunicola1.2%,酿酒酵母占1.2%。意大利的Corsello等[4]对来自八个诊区的909例培养阳性的VVC进行研宄,白假丝酵母菌占77.1%,光滑球拟酵母菌占 14.6%,克柔假丝酵母菌占4.0%,热带假丝酵母菌占2.3%,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0.6%,伪热带假丝酵母菌占0.2%,其他占0.6%唐振华等[5]对495例阴道炎患者中检出的96例VVC进行研宄,白假丝酵母菌占69.8%,光滑球拟酵母菌占18.8%,克柔假丝酵母菌占4.2%,热带假丝酵母菌占5.2%,其他占0.6%。刘小平等[6]对妇科门诊1000例患者中检出的123例进行研宄,结果白假丝酵母菌占91.3%,光滑球拟酵母菌占6.3%,克柔假丝酵母菌占0.8%,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6%。国外文献报道中以色列的BenHaioush等[7]研究有VVC症状体征且培养阳的189例患者中,白假丝酵母菌占97%,非白假丝酵母菌3%。我 们的研宄中VVC致病菌株以白假丝酵母菌占优势,虽与国内外大多数研宄结果一致,但94.4%的比例还是高于国内外其他报道。非白假丝酵母菌中,国内外报道均以光滑拟球酵母菌常见[1,3-6]。而我们研宄发现热带假丝酵母菌为常见菌株,其次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4例光滑拟球酵母菌中,有1例为外籍人员。菌株的分布可能与地区、种族、环境差异有关。
3. 2 VVC致病菌株药敏分析 文献报道,随着抗真菌类非处方药的出现,病人自我诊断,自行购买抗真菌药的现象愈来愈普遍,增加了耐药菌株的产生。美国CDC2006年公 布的VVC的诊治规范中提出,按照VVC病人临床分类为单纯性还是复杂性进行合理用药,以减少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发生[1]。目前国内外对于何种药物耐药率高,尚无一致意见。Sojakova等[8]研宄发现,VVC菌株对氟康唑耐药率13%、伊曲康唑为18.5%。美国Bauters[3]研宄发现氟康唑的耐药率为21%。刘小平等[6]研宄白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分别为:伊曲康唑6.9%,酮康唑、氟康唑均为2.6% ,5—氟胞嘧啶1.7%,两性霉素B
0.9%。
本研究390株菌株药敏结果显示氟康唑、酮康唑敏感性均为100%,其他5种药物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两性霉素B 97.4%,5-氟胞嘧啶83.0%,伊曲康唑40.0%,制霉菌素11.7%,特比萘芬3.9%。文献报道,非白假丝酵母菌所致VVC对氟康唑类药物不敏感,成为导致治疗失败主要原因[9]。本次研宄中,白假丝酵母菌、非白假丝酵母菌菌株对氟康唑及酮康唑敏感率均为100%,未发现非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增加。鉴于本研究中非白假丝酵菌数量较少,其是否有耐药率增加的现象,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含量,进行研宄。
文献报道,非白假丝酵母菌所致VVC比例增加,以及对氟康唑类药物不敏感,成为导致复发的主要原因[9]。本研宄发现既往有VVC发作史及无发作史两组病人,菌株分 布及药敏分析结果无差异,未得出复发与菌株及耐药有关。
天津地区VVC致病菌株以白假丝酵母菌占优势,VVC无症状携带率为20%。白假丝酵母菌菌株与非白假丝酵母菌菌株药敏无差异,对氟康唑的药物敏感率没有下降,非白假丝酵母菌菌株耐药率没有增加。VVC初发组与再发组菌株分布及药敏无差别,复发与菌株及耐药无关。
参考文献
- DavidW Fleming Sexually Tansmitted Diseease Treatment Guidelines 2006[ J. CDCMMWR[ J ], 2006, 55(RR-11): 54-56
- DanM ,PochF, LevinD. High rate of vaginal in fections caused by non_C.albicans candida species among asymptomatic wommen [J]. MedMYcol 2002 ,40(4): 383-386.
- Bauters TG DhontMA Temmeran ML Prevalence of vulvo-vaginal can did ias is and susceptibiliy fluconazole in women [J]
Am JObstetGyeco,l2002 187(3) 569-574
- Cosello S SPinil A Osnengo G et a.l An ep d ei jo]og—cal su r vey o f u Vovagial cad d iasis n i y J. E ur J〇 be t Gnc〇l RepodBioJ2003 110(1) 66-72.
- 唐振华,陆庭嫣.真菌性阴道炎的病原学特点及药敏[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2 17(3): 173-174
- 刘小平,樊尚荣,李健武.妇科门诊患者外阴阴道念珠菌的检出率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4 5(2) 95-98.
- BeiHaroushA Ygevy KPlanB The mPrace of d ia- nostic workup n he managaneii of cand da uf/ovg—inii a prospcctive idy J. CinE^PObteGyecoJ 2004 31(2) 113-116.
- S〇jk〇vaM Lptajoa D Boovsky M ei a.l Flucoiazole ad t ac cna o le su see p i il iY 〇f vg ja l ye asi is〇la es fem S l°v.k ia [J. Myccpatlp]cgai 2004 157 ( 2): 163-169.
- peeaS Patter.scn IF Antifungal e.sistcince jn pai^cgenic fungi [J. Ci nfcDs 2002 5(9): 1073-1080.
(2⑴8 —01—10 收稿 2008—06—01修回)
生殖道微生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