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

2014-08-22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一种常见的阴道粘膜的真菌感染性疾病,该病以外阴瘙痒、灼痛、豆腐渣样分泌物为主要临床表现,此病对妇女的身心造成较大的伤害。国外的流行病学研究估计至少有3/4的育龄妇女患过一次以上的此症,而且有5%的成年妇女曾患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VVC的治疗上尤其是RVVC的治疗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对其发病的机制尤其是免疫学机制上有一些新的进展,主要集中在念珠菌性阴道炎动物模型及RVVC上,现对此两方面做一综述。

念珠菌性阴道炎动物模型及相关研究

采用动物模型进行真菌病的研究已有多年,而进行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研究多采用的是雌激素化的小鼠模型,该模型的成功构建需要一定剂量的雌激素维持其持续发情状态。

部分国外学者对系统性免疫与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Sobel等在将小鼠雌激素化后阴道内接种白念珠菌获得了持续性的阴道感染,同时在系统水平可测得念珠菌特异的迟发性超敏反应(DTH),这种DTH与使用免疫佐剂加念珠菌抗原共同免疫小鼠产生的DTH无区别,说明阴道内接种念珠菌可以诱导产生系统性细胞免疫反应,推测这可能与阴道内的抗原可透过粘膜进入附近的淋巴结及血液循环有关,但无法确定这种系统性的细胞免疫对阴道炎是否有保护作用。他们又发现,在未给予雌激素处理情况下小鼠可以产生低水平的感染但在3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产生的DTH却与雌二醇处理过的小鼠相同,而且雌激素处理过的小鼠其阴道引流淋巴结细胞对念珠菌抗原产生的是Th1型反应(IL-2、IFN -γ)。然而另一项研究中,预先系统免疫动物产生的念珠菌特异性Th1型细胞免疫,以及念珠菌特异性抑制性T细胞对感染动物阴道的真菌载量却无任何影响。

他们后来对循环CD4+和CD8+细胞在初次和再次白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循环的CD4+和CD8+细胞虽然与经阴道感染小鼠的念珠菌特异性系统细胞免疫有关,但二者并不能在阴道粘膜提供明显的防御作用。上述研究提示外周血中产生的细胞免疫可能并不是小鼠阴道粘膜主要的防御机制。

Cantorna等采用免疫缺陷小鼠对阴道粘膜的保护性免疫及念珠菌自然感染过程进行了研究,体内缺乏巨噬细胞和(或)T细胞的小鼠对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易感性并未增加,说明这两种细胞群与小鼠的保护性免疫无关,对这一结果的解释:一方面是小鼠阴道粘膜的保护性免疫与人类可能不尽相同,另外该实验中的小鼠并未维持假发情状态,在接种念珠菌后可能无法使念珠菌侵入阴道组织,并在数量上足以形成满意的感染。后来Sobel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未接受外源性雌激素处理的小鼠进行阴道内初次接种后,可以出现一个短期的低水平感染,同时产生持续的系统性细胞介导免疫反应(CMI);上述情况下,如果在假发情状态下再次给其第2次接种念珠菌,此时小鼠已具有部分免疫保护,同时伴随着DTH水平的增高,这类似于Ⅱ型免疫反应。同时他们还观察到:若用念珠菌特异性Ts细胞处理可大大减弱系统性DTH,并不能完全消除这种部分保护性免疫。上述现象似乎表明阴道粘膜保护与DTH无关,而更有可能的是一种局部获得性粘膜保护免疫。有实验也证实了上述猜想,尽管抗CD4抗体明显削弱了系统性DTH及淋巴结细胞生成针对念珠菌抗原的Th1型细胞因子的能力,但在外周血中缺失了CD4+和(或)CD8+细胞的小鼠阴道内第1次和第2次接种后感染的自然病程无区别。因此在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发病机制中阴道粘膜主要是通过局部CMI发挥机体的防御作用。

在肯定了局部免疫在VVC发病中的作用后,Fidel等采用雌激素化的小鼠模型对有关局部免疫指标进行了研究,如有关Th1/Th2细胞因子研究发现阴道局部组织内Th1(IL-2、IL-12、IFN-C)和Th2细胞因子(IL-4、IL-10和TGF -B1)水平在感染过程中均有升高,而且发现TGF -B1不但在阴道组织中可高水平表达,且在给予雌激素和(或)感染状态下可进一步升高。还可在阴道引流淋巴结中检出较高的TGF-B1水平,因此认为TGF-B1在阴道粘膜缺乏针对白念珠菌的明显CMI时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在对趋化因子在阴道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发现:在接种念珠菌后2~4 d感染小鼠阴道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 -1和mRNA含量即明显增加并持续长达21 d,而且用MCP-1抗体将其中和后阴道的真菌载量明显增加,但阴道灌洗液中的白细胞组成在感染组和未感染组之间却无差别,说明MCP -1发挥其控制念珠菌感染作用可能并不是依赖其细胞趋化活性。

最近他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在初次和再次阴道念珠菌感染中引流淋巴结和(或)阴道CD3+淋巴细胞活化的一些证据,感染组引流淋巴结中CD3+细胞表达归巢受体和整联蛋白(integrin) -A4B7、AM 290B7和A4B1的水平低于未感染组,而在局部阴道淋巴结很少表达整联蛋白,且初次和再次感染仅有微小的变化;另外免疫组化研究显示两次感染中阴道粘膜地址素(addressin)细胞表达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表达粘附分子-1的水平均升高看,说明尽管在感染过程中阴道组织存在炎细胞浸润,但是那些可表达粘附分子的细胞可优先浸润,因而限制了对抗感染的念珠菌特异性T细胞反应。

体液免疫对VVC的发病有何影响呢?Polonelli等就此进行了研究,首先给动物阴道内注入抗念珠菌抗体,再阴道内接种念珠菌,结果发现小鼠已获得了保护性免疫,同时阴道内可以测得高滴度的念珠菌特异性抗IgA基因型抗体,这种抗体转移至非免疫小鼠则可使其获得被动性免疫。结果说明体液免疫对小鼠阴道念珠菌病有保护作用。为了模拟RVVC患者的感染过程,有人采用假发情大鼠进行连续3次念珠菌感染并对小鼠阴道局部的体液和念珠菌特异性细胞免疫进行了研究,发现初次感染后可在其阴道液中检测出针对甘露聚糖和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抗体,而且滴度在随后的2次感染呈明显增加趋势,说明出现了保护性抗体;另外阴道组织内的Th1细胞因子(IL-12、IFN -C)水平也呈明显增加趋势;还发现阴道淋巴细胞对念珠菌抗原刺激的体外增生活性和念珠菌刺激后CD4+细胞和一些特殊的B细胞数量增加,这些证据充分说明:阴道局部生成的念珠菌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反应均参与了抗念珠菌保护过程。

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病的免疫学机制研究

RVVC妇女的阴道炎为什么反复难治呢?目前对此有两种理论:一种是通过频繁的再感染;另一种是由于上次发作后未将致病菌完全清除而出现的再燃。一些临床研究较多地支持后者,而再燃又与致病菌和宿主两方面有关,其中宿主的免疫学因素是研究的热点。

在RVVC患者的获得性系统性细胞免疫方面,近年来有较多的研究。如有关在体内对念珠菌抗原的皮试反应,有研究发现RVVC妇女在症状感染期对念珠菌抗原无反应性,而对其它抗原如流腮和破伤风类毒素有反应,这种低反应性提示RVVC妇女存在某些类型的抗原特异性免疫抑制,这可能与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复发和易感有一定关系。然而,对RVVC妇女的体外细胞免疫研究结果却不尽相同,如Witkin等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妇女的淋巴细胞在体外确实对念珠菌抗原的增殖反应降低,且类似于一种无反应状态,Nawrot等对来自37例急性感染期和14例消退期RVVC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全血进行了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因子生成的测定,结果所有患者的细胞介导免疫反应(CMI)明显受抑制,急性期患者受抑程度最大,只有在消退期存在细胞增殖能力并可生成IFN -C。Fidel等采用大样本的RVVC,对她们对念珠菌抗原和非念珠菌抗原的皮试反应以及体外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反应进行研究,且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消退期进行。结果显示:尽管大多数妇女在急性发作期缺少念珠菌特异性皮试反应,但可溶性和颗粒性念珠菌抗原(如同有丝分裂原和细菌抗原)可以诱导其PBLs增殖,另外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 -C)的生成量与对照组和无症状及消退期培养阴性的RVVC患者无差别;而且患者的症状感染期和非感染期也没有差异;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在急性发作期对念珠菌抗原皮试反应降低的大部分妇女,若将其阴道炎症状完全消除,则在其后的短时间内其皮肤对抗原的反应可重新恢复正常。这一结果提示在RVVC发作期其皮试反应的降低是短暂的,可能是念珠菌在阴道内生长导致其抗原释放入血而产生的系统免疫结果,而不能认为是RVVC的易感因素。另有他们进行的动物模型研究也说明念珠菌抗原可以自阴道到达外周血,但引起的念珠菌特异性免疫反应对随后的念珠菌性阴道炎却无保护作用,因此复发性阴道炎可能开始时其念珠菌特异性CMI水平正常,且其持续发生时也属正常水平,并不是系统性CMI受损的结果。一些临床现象也说明系统性念珠菌特异性CMI并不是阴道粘膜的主要防御因子,如RVVC妇女很少感染口腔或食道念珠菌病;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念珠菌特异性系统性CMI降低在其发病中占主要因素)的妇女很少发生念珠菌性阴道炎。

上述研究结果可以提示RVVC的反复发作与其系统性CMI状态关系不很明确,那么患者阴道局部免疫情况与其反复发作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有人测定了61例RVVC患者和31例无症状妇女的阴道拭子中念珠菌和IL -10、IL -12,结果显示RVVC组的白念珠菌检出率和IL-12、IL-10检出率明显高于无症状妇女,但念珠菌是否存在与两种细胞因子均无关;14例RVVC妇女检出IL-12说明可能存在由致病菌引起的阴道局部CMI;6例患者只存在IL-10说明其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反应受抑制,同时可能存在过敏因素。有关体液免疫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如有研究发现RVVC妇女的阴道分泌物中抗念珠菌Ig(IgA)和血清中的抗念珠菌Ig(IgG)滴度有时正常有时增高,但尚不能明确这两种Ig是起保护作用还是与RVVC的易感性有关;也有证据表明IgE介导的速发型超敏反应可能与RVVC有关,如在RVVC妇女阴道分泌物中常可测到抗念珠菌IgE而正常妇女则没有;而且已经有人根据RVVC反复发作可能与患者对念珠菌的超敏反应有关,对那些念珠菌皮试反应阳性的RVVC妇女进行念珠菌过敏原免疫疗法,使他们的发作次数和程度降低,取得一定疗效。

生殖道微生态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