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索细胞
发布时间:
2013-09-25
概述
线索细胞是加特纳菌或小杆菌(这两种菌常见)感染正常的鳞状上皮细胞,使正常的上皮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如边缘不整齐、粗糟、透明度不高等。 线索细胞是指阴道脱落上皮细胞上粘附大量加特纳杆菌等厌氧菌的一种形态表现,阴道分泌物中出现大量线索细胞,一般预示患了细菌性阴道病,当然还要结合其它几项重要指标来确诊,一般是PH值,胺试验及分泌物性状等指标。
线索细胞即阴道脱落的表层细胞,于细胞边缘贴附大量颗粒状物即加德纳尔菌。细菌边缘不清。
大多数健康妇女的阴道中都可以培养出阴道嗜血杆菌,检查2个月~15岁的女童的阴道分泌物,无症状带菌者也达13.5%,因此关于此菌是阴道内的致病菌还是正常菌群的一部分,目前尚未取得统一意见。有的学者认为,应当把阴道嗜血杆菌看做一种阴道特异性疾病的病原体;也有的学者认为,由于患有阴道炎的妇女其阴道嗜血杆菌的检出率较未患阴道炎者相对偏高,而经过治疗后阴道分泌物减少,阴道嗜血杆菌也随之消失,因此认为阴道嗜血杆菌很可能同白色念珠菌一样,是妇女的一种带菌状态,由于阴道的弱酸性环境被破坏,Gardnerella vaginalis等厌氧菌过度繁殖,多于乳酸菌100~1000倍,便会产生阴道发炎的症状,引起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因此用Ph4弱酸配方的女性护理液除了适合日常的清洁保养外,治病期间使用娇妍弱酸配方的女性护理液对引起细菌性阴道病的菌群紊乱有恢复作用。 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可以通过性生活传播。与患病妇女有过性接触的男性性伴侣的尿道中约90%可以找到阴道嗜血杆菌。不过,男性带菌者一般没有症状。本病还可以通过间接接触传播,如共用毛巾、浴盆,使用公共厕所的坐便器,医源性传播等都是传播方式。
线索细胞检查及意义
要查线索细胞就一定要做涂片染色,但不包含在常规检查之中。主要是结合其它的检查项目来确定是否有阴道炎及指导用药。BV诊断的金标准是革兰氏染色发现线索细胞。镜检发现大量短小杆菌及上皮细胞,酸碱度,胺试验为常用检测方法。一般的描述是:线索细胞来自于大型扁平上皮细胞,其表面附着有大量的短杆菌,表面看起来显得粗糙、有斑点和颗粒,细胞边缘不整齐。这种细胞的出现多与细菌性阴道炎有关,故发现大量的线索细胞,可初步怀疑患者有此病。
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依据
细菌性阴道病称加特钠菌性阴道炎,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和厌氧性阴道炎。在1983年斯德哥尔摩国际阴道炎,阴道病会议上正式统一命名为细菌性阴道病。
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依据:
一,阴道分泌物量多、恶臭,胺试验阳性,即加一滴10%氢氧化钾液于涂有阴道分泌物的玻片上,可闻到挥发出来的腥臭味。
二,阴道分泌物PH>4.5。
三,用阴道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检见线索细胞。即阴道鳞状上皮细胞表面附有许多革兰氏阴性细菌,变异小球菌和杆菌,看上去表现粗糙不平,细胞膜缺加,血基不整齐,呈锯齿状模糊不清,胞浆粒状红染,占脱落上皮细胞20%以上。
四,混合菌群阳性。
阴道分泌物PH>4。7常提示BV,滴虫性阴道炎和宫劲炎,相当多的无以上感染的妇女PH>4.7,但若PH<4.7,事实上已经可是排除BV。鱼腥味不会发生在正常妇女或霉菌性阴道炎时,但滴虫性阴道炎时可能发生。所谓“线索细胞”是诊断标准中特异性最高的一项,是指阴道上皮细胞有大量的细菌附着其上,使其边缘成锯齿状而模糊不清。但是正常上皮细胞偶然也会在表面附着不少的细菌,使之看起来“模糊”。阴道上皮的这种表现作为诊断可能由于过分主观而用处不大。湿片中的一些其他特点对临床大有帮助,BV妇女阴道中有大量小细菌聚集成团浮动,很难见到大型的乳酸杆菌,大量形态典型的乳酸杆菌存在是否定BV的有力证据。BV患者并无白细胞计数的增加(指WBC数目超过阴道上皮细胞数目)而这种现象发生于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炎,偶见于霉菌性阴道炎和混合感染
生殖道微生态
暂无数据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华能路38号
电话:0531-88688558
传真:0531-67806878
服务热线:400-086-6670